鸭脚木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上的祖屋库区行之半江镇一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巫丽香

版权所有,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一叶扁舟,江风如岚,炊烟牧笛,渔歌晚樵……一湖碧水隔开尘世喧嚣,新丰江库区,有着迥异于河源其它乡镇的另类风情。《库区行二》,继续带您近距离感受库区绝美的风土人情……

▲从高处远眺西溪村

已是深冬,天气仍温暖如春。我们的半江镇之行,便在和煦的阳光中起程。走陆路,一个半小时便抵达了小镇。年开通的东源X线,贯通了涧头、半江以及连平油溪等镇,虽然山路起伏如过山车,但对比起漫长的水程,颠簸算得上是快捷交通的附加品,令人可以愉快地接受。

半江镇地处新丰江水库(万绿湖)上游最偏远的水尾处,如果从离市区不远的新港码头坐船过来,等于穿越整个水库,普通班船晃晃悠悠,需要花上五六个小时。

西溪是去半江镇必经的一个行*村,横在X线上,“神石”和“下高脑”两山夹峙,连绵的山峦在南边开了一块豁口,碧净的库水就在豁口处蜿蜒入村,像是村民家门前的一口大池塘。

▲西溪村

和其它库区村子一样,西溪也是人迹渺渺,老屋、竹篱、渔船、钩网……如水墨画里的图景,在冬日里散发出一种萧索、灰冷的色调。村子的房屋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的砖瓦房,屋后的林荫里,立着一排排的蜂箱。养蜂、打渔、或是种植山菌蔬果,几乎是所有库区村民的耕作内容,家里的老小都已迁居市区,他们把这样形影孑孓的留守叫做“吊耕”,也使隐落的村子有了生火的炊烟而若有若无地维持下去。

村民肖燕象养了50箱蜜蜂,一年四季放任它们在深山密林飞转。库区山水无际,春有百花,冬有“鸭脚木”花盛放,酿出的蜂蜜奔涌着大自然的味道。今年雨水不均,肖燕象的蜂糖收入平平。我们到访时,他正好从湖里打渔回来,张嘴说话腼腆而安静。在他倚着墙角的不远处,刚捕捞上来的数条石鲶、鲮鱼在水桶里灵活地游弋。

▲村民晾晒的腊肉

户籍人口多人的西溪,常住村子的只有22人。村主任何建彬也是其中一个,种了漫山的杨梅,还有7亩青菜。他告诉我们,青菜卖20元一斤。我们很好奇青菜怎么可以卖到如此天价,他把我们带村子前面的河滩地,一垅垅的菜田光秃秃的,他划拉着说,就在下面,还没长出来。一问才知是百合。当初听说我们要来村子,何建彬和村支书肖伟祥迎着江风早早在村口等待。

因为村民都跑光了,村委开会什么的都在市区进行。而身为村干部,他们却必须时常呆在村子里。这些年,得益于国家、省市对移民的扶持,库区所有村庄的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都已完善。平整的水泥路上,牛群一行行地行走,撒下一地散发青草味的牛屎。除此之外,便是游客的车辆、以及徒步的文青和驴友。对于库区的村民来说,在经历近半个世纪的闭塞贫瘠之后,他们清醒地明白开阔的乡镇和城市才是最佳的居所。

说到底,盛大无垠、碧绿连天的库区山水,只适合游人观光,对着老屋竹篱凭吊山居鞠耕,以眼中的桃花源一解乡愁的饥渴。与他们如诗如画的浪漫念想不同,库区于移民,却是现实的一日三餐,家庭收入,孩子上学,患病求良医……他们亲近家乡的方式,唯有“吊耕”。

▲村民家的蜂箱

▲河滩地上何建彬种的百合

在村前的河滩地,除了何建彬的百合,还有一座百年老围屋,昔日的盛景已不在,残垣断壁以一种静默的姿态矗立,因浓缩了时事变迁而倍显苍桑。在年新丰江水库10万移民大迁移中,地处水库上游的双江镇,因水淹面积较小,多数村民以“后靠”安置为主。老围屋便是西溪村肖氏村民“后靠”前居住的祖屋,当他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拆掉了雕梁画栋往更高的山地开辟家园时,却发现库水始终没涨过屋前的河滩地。那一声破竹般挥向祖屋的铁撬,却再也收不回来了。老屋的花窗、檐角、屏风一层层地削离……失去了血肉的老屋,却以墙体的骨架屹立,在时光的流转中,成为水库原乡的斑斓一景。

▲即使老屋败落,后代有喜事仍会回来贴上对联

▲从门外看砖房内景

当初拆卸下来的祖屋构件,被村民重新镶嵌进了新建的房屋里。六七十年低矮的泥砖房,却有着门当、户对、青条石门框、以及斗拱抬梁,寒门与大户,窘促与繁华就这么融于一体。不仅是在西溪,几乎整个双江镇的老屋都存在这样的新旧融合,在我们后来到访的漳溪村,一户村民的房子不仅砌上了祖屋的门当,还描上客家话“墩丁”、“墩才”的字样,直截了当表达人丁兴旺传承家族荣光的愿望。也许对于村民来说,这便是对家最豪华的装饰吧。

▲库水像是村民家的一口大池塘

江上的老屋终将化为烟尘消逝,安土重迁的客家传统却伴随着一代代库区人的繁衍生息,超越了物质的无常,变成永恒。

▲河滩边的肖氏祖屋

▲河滩边的肖氏祖屋

在肖氏老屋不远处,是一位村民新建的农家乐“湖里人家”,三层小楼坐享一湖美景,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来游玩的人群熙熙攘攘。村民并不认为这是热闹。在外人看不到的岁末年初,迁出去的村人簇拥而来,入祠拜祖,鞭鞄的红硝如花朵整日涌动在村子上空,那才是村子真正的节日盛妆。西溪与外人,始终隔着一道远远的距离。如果没有历经迁移,如果没有把根伸展进库区的土地,如果没有在库区土地上承受过苦痛与泪水,谁又能靠近和拥有这一片湛寂独立孓然世外的村庄呢?

▲水边的渔网

离开西溪村后,我们向半江镇圩镇进发,开车并做向导的司机告诉我们:“上一个坡下一个坡,上一个坡下一个坡,再上一个坡下一个坡就到了。”果真,上一个坡下一个坡,上一个坡下一个坡,再上一个坡下一个坡,被颠得晕头转向时,半江镇就到了。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点击链接阅读)

美丽小镇,推开窗便是一湖山水:库区行之锡场镇(一)

一品官员颜检墓,藏在深山伴清风:库区行之锡场镇(二)

移二代江连华,家在库区:行走库区之锡场镇(三)

百年醮会;龙溪村的“*五公”信仰:库区行之锡场镇(四)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东妹的工资就涨五毛

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词,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