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木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腾崇拜随着什么出现的,是不是原始人对自 [复制链接]

1#

图腾崇拜是随着氏族的产生而出现的。母系氏族社会是图腾崇拜的繁盛时期;父系氏族社会是图腾崇拜逐步走向没落的时期,图腾的权威虽然较之母系氏族社会减弱,但是它还明显地存在于氏族之中。图腾崇拜对原始社会影响极大,在人们的头脑里都非常重视。即使进入阶级社会,虽然人们已经不甚相信图腾了,但还可看出图腾社会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图腾崇拜的产生,是原始人对自然界缺乏认识,是软弱幼稚的一种幻想。

他们经常把自然界的一些偶然现象,与人们发生的灾难和幸运联系在一起,把灾难的免除和幸运的求得,寄托在一种神秘的观念上,也就是把曾经与灾难、幸运偶然发生联系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认作是有神威的,触犯了它就会降临灾难,不触犯它便可以避免灾难,甚至可以得到幸运和保护。人们不仅认为它能主宰大自然界,而且也渐渐承认它是人的主宰者,甚至认为某种自然现象或某种动植物是氏族的祖先,是氏族每个成员的祖先。

在那个时候人们根本还不知道男女相交可以生人的科学道理,而把自己的祖先归之为某种动植物或雷电山石之类的自然现象,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认为死亡是人返回自己氏族的图腾。既然氏族成员都是某种图腾的后代,这种图腾祖先对于自己的后代也是非常关心的,甚至还要保护自己的后代,所以氏族成员往往把自己尽可能地装饰得像自己的祖先的模样,以便图腾祖先的辨认,或在一定的节日还要举行仪式来祭祀自己的祖先。

民族志资料中有许多关于图腾祖先崇拜的故事。据说傈僳族内有崇拜虎图腾的,把老虎作为他们的祖先。故事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姑娘上山砍柴,一只老虎化装成男人和这个姑娘成了亲,生下的子女继续繁衍,就形成了他们这个虎图腾的氏族。《后汉书》里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龙图腾的故事,据说: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其子曰;“九隆”。沙壹将九隆居龙山下,后九隆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衣皆著尾。”

另一个是狗图腾的故事,大意是昔高辛氏与犬戎相斗,不能胜利,遂发出号召,谁能得犬戎吴将*的头,不仅赏千金,封邑万户,而且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他。当时高辛氏有只五彩狗,名叫槃瓠,有一天他把犬戎族吴将*的头衔了回来,高辛氏便把女儿配于槃瓠。槃瓠生子十二人,六男六女,互配为夫妻,子孙繁衍成了槃瓠族。他们的后代都崇拜狗为祖先,衣服制裁皆留有尾形。

据说福建的畲族也是狗图腾,他们的帽子做有狗头狗尾,他们拄的拐杖也刻有狗头,并且有狗头祖先的画像,节日还得祭祀,祭祀时还得唱狗皇歌。畲族称狗为龙犬。从以上这几个图腾产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图腾崇拜是多么荒诞无稽,但是,在原始社会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中国是这样,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曾是这样。图腾崇拜,氏族是它最基础的单位。

一个氏族内只能崇拜一个图腾,不同的氏族可以有不同的图腾崇拜,一个部落可以包括各种不同图腾崇拜的氏族。例如:“傈僳族在怒江地区有十几个氏族,即:腊饶息(虎)、阿吃息(羊)、吉饶息(蜂)、鹅饶息(鱼)、汗饶息(鼠)、明饶息(猴)、业饶息(雀)、乌饶息(熊)、麻打息(竹)、括饶息又称木必息(荞)。其中以木必息人数为最多。这些姓氏可能是原始氏族的图腾。”这里的图腾有植物也有动物,动物中有飞禽走兽还有鱼和昆虫。

另外,云南的怒族,也有不少图腾信仰,其中除了虎、熊、麂子外,还有蛇图腾。特别是还有一个氏族的图腾是岩石,认为他们是从岩石缝里钻出来的人。一个族有许多图腾,在世界上其他各洲也都是这样。如北美洲的辛尼加部落,就是以狼、熊、龟、海狸、鹿、鹬、鹭、鹰等八种动物为图腾。揆由加部落,由狼、熊、龟、海狸、鹿、鹬、鳗、鹰等八个不同图腾的氏族组成。

其他还有温嫩多加、奥奈达、摩和克和塔斯卡洛刺等部落,都是由各种不同图腾的氏族所组成。再如澳大利亚的“卡米拉罗依部落分为六个氏族,这六个氏族根据其婚姻权分为以下二部:第一部,鬣蜥、袋鼠、负鼠。第二部,鸸鹊、袋狸、黑蛇。南川的贝川那人分为鳄族、鱼族、猴族、水牛族、象族、豪猪族、狮族、藤族等八个图腾氏族。关于图腾崇拜的痕迹,在欧洲也是同样存在的。

在希腊宗教里就存在着图腾制度的残痕。他们往往崇拜禽兽形状的神,如牛母形就是一例。他们把天体星座的名字,如称为大犬座、小犬座、大熊座、小熊座等又是一例。他们崇拜的神往往有禽兽作伴,如鹰鹫和枭之类等等。除崇拜动物之外,也崇拜植物和自然现象。当然也有一个族只崇拜一个图腾的事例,如我们中国的畲族只是一个狗图腾,鄂伦春族只崇拜一个熊图腾。

另外,还应该说明一点,不同族别也有相同的图腾崇拜。譬如在中国史书上说的蛮、徭、畲族和台湾的太么人都是狗图腾。它的分布不仅在中国境内,而且还伸展到缅甸和越南,甚至爪哇的卡郎人、托列斯海峡的图图与赛培两岛的居民、斯几内岛的美拉尼细亚人、库页岛的虾夷人、琉球岛的太么人、澳洲中部的阿伦他人、中非的巴甘达人等,全有崇拜狗图腾的氏族。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一个氏族内只能有一个图腾;一个部族内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图腾;当然一个部族内也可以只有一个图腾;不同部族甚至不同民族也会崇拜相同的图腾。民族志资料告诉我们这几点,对研究和了解中原地区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是大有益处的。关于图腾崇拜反映在考古发掘的材料上,虽然有些迹象,但还很难肯定,留在后边再说。

最可宝贵的是在我们的古史中,有相当多的图腾崇拜的记载,这对我们分析认识考古材料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知道有一部书叫《山海经》,里边谈到的图腾情况很多。书中提到的邦国有一百零五个,其中十四个邦国有图腾的记载;书中提到一百七十九个人神或氏族,其中四十四个有图腾痕迹的记载。特别是《五藏山经》,每一经内都记载了一个地区的图腾崇拜。

根据五十八个人神、氏族和邦国的图腾来看,其中鸟图腾十四个,虎图腾八个,蛇图腾八个,龙图腾三个,狗图腾三个,鱼图腾六个,植物图腾二个,还有豹、马、牛、豹、羊、貊、蜂等图腾各一个,另外还有不知名的兽图腾七个。关于《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所记载的图腾分布情况,大体是这样;龙图腾基本上在南方,但《海内东经》中记载河南省北部也有龙图腾。

鸟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的卢氏、栾川、嵩县和湖北省汉水以西地区,蛇图腾氏族在山西的北部和中部;马、牛、羊图腾氏族在中国的西部,即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豕类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豫西、豫南、豫北和河北省的南部。原始社会有不少著名的部族,先后都曾在中原地区活动过。凡是崇拜图腾的氏族,他们都要定期祭祀图腾祖先,举行仪式,跳舞和唱歌,跳舞也得化装成图腾祖先的模样,学着图腾祖先的动作。

古代雅典的少女在举行仪式时,要披上熊皮,并且要自称为雌熊。跳独脚舞的“禹步”,就是在举行仪式时学着蛇的跳动。据说美洲印第安人,他们在村落入口处,树立三丈多高雕有图腾形象的柱子,各家都画有图腾标记。哥伦比亚居民把图腾形象雕刻于屋梁上。中国的民族学资料告诉我们,图腾氏族习惯地把图腾形象,制作在房屋、服装、装饰、武器和用具上,甚至断发文身以象龙子。古文献中的图腾崇拜情况,真是活龙活现,的确像是一个图腾社会了。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它也是一种图腾崇拜的残留,男性祖先崇拜已经在社会上占了主导地位。*帝、颛项、帝喾时期是这样,特别是尧、舜、禹时期更是这样。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说:“自世系转变为男系以后,氏族的古代名称-或许是动物或无生物之名称而得名-便为个人名称所代替。”图腾崇拜的情况,大部分族名都为个人名称所代替了,但是图腾崇拜并没有完全消失。古史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相对照,大体上也是相符合的。

参考文献:

《古代社会》

《山海经》

《中国旧时期时代考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