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木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上飞八旬翁为医院病房管理进一言0jbpetfh [复制链接]

1#

马上飞:八旬翁为医院病房管理进一言


关于目前公立医院和医疗制度改革,社会集中关注和热议的是一些大问题。但热议不等于实施,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也还需要时间。这中间,医院方面不妨先就一些管理问题(在病人看来可能也是大问题)做点立马可办的加强或改进,若病人受益,则善莫大焉。今年春节前后,笔者曾两次因急性病入住上海市区一家有一定代表性的医院,大年夜与元旦都是在这家医院的病房度过的,历时两个月,朝夕见闻,日逐体受。现就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提出三个亟待解决的病房管理问题:第一,医院方面应真正落实承诺。我所入住医院病区的护士长,曾给我看一本《病员住院须知》,里面详细规定了医院方面“为病人营造和创建一个医疗和休养的良好环境”必须做到的若干具体事项,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病房的安静环境。这当然需要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共同遵守,但医院既然制定了条例、办法,就应该认真督促执行。比如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不得大声喧哗”一条,对一切进入病区或病房的人都是适用的,却根本无人遵守,现状是随时随地一片乱哄哄,原因就是没人管理。第二,应该确定病房配置电视机和冰箱的作用。现在凡有条件的医院,都为双人病房配置了电视机和冰箱,这当然是一种优待和照顾,用心可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冰箱还好,电视是有图像和声响的,开着就直接破坏了病房和旁室应有的安静环境。再说了,两个人的病房,你爱看这个,我爱看那个,在自己家里,夫妻子女父母祖孙尚且为看一个电视产生矛盾,何况素不相识的病人?碰到季节性流感,病人剧增,双人房也得加床,成了三人房,矛盾就更多了。我两次住院,都是加床,就看到一边的病人在被抢救,另一边却还在开着电视大声播放唱歌跳舞,似乎与己丝毫无干。第三,应该摆正医院推荐的护工(全名为陪护工)和病人自带的家庭保姆间的关系其各自的位置。据我多年前与今年的有限住院经历,二者都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别的国家有没有护工不知道,至少从3月9日《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可知“美国医院不见护理工”,“因为所有医生、护士,敬业爱岗,关怀照顾病人”。文章举出了美国医院护士承担的工作:为病人洗澡、换衣服、垫换尿纸、取换便器等琐碎杂务。中国这里,医院早已有护工之名,不过以前还是分散的少数人,今年住院一看,已成有组织的规模性群体了。至于家庭保姆,由病人带到医院,食住都在医院,二十四小时为雇主服务,虽无组织,也成了一个群体,则是闻所未闻,第一次方知和看到。 但是,这两个群体,在待遇和地位上存在着很大差异。护工的服务范围是:为病人洗脸、喂饭、擦身、洗脚、倒大小便,并协助护士为病人补液、为病人翻身、协助观察病人病情(以上见一家*公司所发《病员和病员家属须知》)。而家庭保姆只是病人个人雇用的,没有经过组织培训。护工的工资,每月按服务日由病人结付,但要缴纳30%管理费给家*公司;家庭保姆则由雇主按月结付,工资比护工高三倍,且不扣任何费用(以上关于两者工资的不同,在她们的谈话中都是公开的,医生、护士也知道,不是秘密)。由此就产生了护工的不平感和家庭保姆的优越感或特权感。后者可以大模大样地随时开关电视,在冰箱中放置自己的或老乡的食物,在衣柜中塞满自己的衣服、被褥,置同病房的另一位或新来病人于不顾。新来病人若稍提意见,她会反唇相讥:“我又不吃你的,不喝你的,你少管闲事!”这话竟是当着值班护士的面说的。医院病房的作息时间,大概是下午五时吃晚饭,九时熄灯上床。在病人晚饭后至上床这段时间内,主任医生室只留下巡视几个楼层病区的一位值班医生,护士台前也只有一至两位值班护士负责一个楼层的病区,这时就成了无人看管的家庭保姆和护工们大联欢的时候:有的聚集在走道内大声说笑谈天,有的围住坐在轮椅内的智障老人引逗取乐(建议家*服务公司增加一个培训项目:严禁嘲弄智障老人),有的则各自串门找老乡看电视。春节的几天假期内,我还看到,有不设电视机的病房的不知是护工还是家庭保姆的人,用轮椅推着她的病人,去到装备有电视机的楼层病房看电视。这时正是媒体一再警告的流感交叉感染高发期,保姆和护工在整个医院病房内却如入无人之境!从一个入住过有一定代表性医院的带普遍性的病房,并有所体验的病患者角度来看,病房的管理,是医院当前应首抓的问题,这其中,摆正或调整家庭保姆和医院护工间的关系及他们各自的位置,又是要中之要。上海 马上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