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游艺乐
唐鼎华
在浙美读书时,杭州的山山水水玩不够。在杭州四年中还去过离杭州不远的雁荡山、舟山,莫干山等等,但丽水松阳山区这个在杭州边上的好山好水却没有听说过!近几年去松阳山区画画的人多了,都说画画人一定要到那山里走一走,那里藏有多处入画的古村落。
人有好山好水的天性,对画画人来说除了再一加一分山水入画的爱外,内心角落还藏着另一种心态:就是一群趣味相投的离开小家一段时间,到大自然中去凑一个大家庭,在山水的陪伴下吃酒斗嘴加深兄弟感情,这就给每次外出画画多了一点点说不明的情愫。
几个约好的画画人来到松阳山村,落脚在也叫的写生基地。沿着一条两边芭蕉密集的小路进入接待大厅,厅内四周摆放有书柜与老的农具、生活用具还有些花草。这些纺车、石臼、锄头、脚炉、鱼箩、蓑衣、斗笠、鱼叉,有些陌生有些见过。这些旧东西在这空间里横七竖八地组合着,不是说这里是农家,而似乎成了一件件的“艺术品”变得耐人寻味;长条会议桌上刚由主人切好放在果盘中的山里橙子,还有小篮子内的山中猕猴桃。喝了二口茶,品了山珍,大家觉得离吃晚饭还早,就出门溜达了。
今年冬天不冷,松阳感觉还像在秋天,这里四周的树木仍然是金色的一片片,红色的一片片,还有那些田里绿油油的蔬菜陪衬着;田埂边的小水沟里捉鱼的翠鸟一停一飞,随时准备着捕捉小毛鱼;几只白鹅悠闲自得在水中觅食,一晃一晃的水纹点缀在一片迟到的秋色中。基地背后一条松荫溪像一面细长的镜子,把浓浓色彩里的近景与远山剪裁在其中,显得格外得宁静。几个来自城市的呆站在溪边,傻乎乎地感受着来自山野的清香,期待着明天上山。
我们去写生的第一站是膳垄村,盘山进去,见溪流上一座像穿了身盔甲似的怪异廊桥,高叫“下车”,司机觉得我们心急还没到村边,告诉我们“过桥往前走也就到目的地了”。进“桥身”如进了一间房子,上有屋顶,两边有防风雨的墙板,光线被堵得有点暗,桥中段有木板壁上挂着老爷像,有张供桌上摆放着水果、糕点还点着蜡烛,后来知道山腰上的周家祠堂今天修膳完功,这里也要敬一敬,这是一种仪式。
下桥,听到有轻轻的哗哗泉水声,沿着山涧往上走见有座新建的粉墙小庙,一边有几棵身上长满了暗绿色苔藓的老树;望后看,灰黄色泥土造的房屋一层又一层,中间夹一条山泉;四周翠竹树木郁郁葱葱,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的那面,竹林分外的靓丽;远处的青山衬托着点点红色柿子又显得无比的娇艳。而上了年纪的那片土屋一点也不服输,由泥土、木材、砖瓦、卵石编织得错落有致。一般它们是三开间二层楼体量,一层房子中间有大门,二边有窗;二层门上面的位置,有的人家是个有栏的看台,而有些却是个无栏的柴仓。另有些依着山转角而造的,结构有所变化,二层屋顶成阶梯状,第二层与室内阁楼关联,阁楼无窗,侧面有门与上山的小路相通,侧墙为木板墙。土屋顶上的瓦片,像是质量不好,黑中泛着暗红色,表面显得粗糙;靠烟筒的土墙上有一条被浓烟熏得黑漆一般的痕迹有些刺眼;为了防雨水,屋沿伸出墙二三尺,像戴了个大斗笠。房屋四边有小块小块的菜田,包菜、青菜、萝卜一棵一棵排列有序,有二棵芋头长得像芭蕉一样。
走到横跨在山涧的石桥,桥栏上绑着竹节架,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桥不远是山泉出口处,几块巨石像关好的山门,水从门缝中哗哗流出,低头看有几位妇女在山涧洗衣。
再往上走是村尾,有二间柴屋像个瞭望塔又像凉亭,柱子与房梁、支架、瓦片组织得疏疏密密相映成趣。有一家四周有卵石围的矮墙,沿墙是有条水沟,沟上铺了石板,有鸡从石板下钻出来。跟着鸡往前看,有一群鸡躲在一棵枇杷树荫下纳凉(气温高)。走到房前有个像矮门又像门坎,由一块木板插在石缝中组成。抽出木板往里走,一户人家,大门上挂了把锁,无人。山村很静,偶尔狗见了陌生人叫二声,你不做坏事,它安分守己。
村支书家在山涧边,门口有个晒台沿着山涧,沿边有木栏杆,有两把新式的遮阳大伞,放了二张茶桌子与几张椅子,村支书陪客人喝茶,几个老头、老太坐在靠墙的长条凳上孵太阳嚼家常。我们借他家客厅吃饭,用汽炉烧火锅,萝卜排骨先煮好做底锅,做配料的菠菜、青菜、白菜都是刚从田里拨出来的,由支书老婆用山泉水洗清,又用电饭煲烧好了新米饭,这是听为我们服务的驾驶员说的。
吃好饭,四位兄兄想打斗地主没有牌,去问隔壁支书老婆买,客厅旁边是个小卖部。一会儿见一位中年妇女手里拿了二付新牌送来,一位兄兄往她衣袋塞了十元钱,一会儿又见她还来五元钱。村支书送走客人回屋取胡琴,一会儿听到门外一曲二泉印月,很亲切,就是和斗地主的声音不协调。打牌到处可打,可牌声、笑声、“骂声”在山野中回荡似乎多了一种情调。可能是定居国外的领队格外珍惜这次和兄弟们面对面的亲热,因为一画图画各自容易进入到一个封闭的壮态,甚之忘我到不是人一般,热度都到了图画里了。今天大家省出一些画图画时间,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可见用心了。外面,二泉印月反复拉着;里面,“一对!”“皮蛋!”“老开!”也在继续。过去这首二泉印月是晚上无锡有线广播的结束曲,天天到点就响出来,听到就准备睡觉。现在偶尔听到是一种乡音的招唤,刚从国外回来的领队,手里的牌是不好?还是心里有点乱,音乐一起来,水平就跌了几分,屡遭对方的嘲笑与搭档的埋怨……
又出发了,进柿子村,挂在柿子树上的柿子点点点点,像花一般地盛开着,有几片残留的绿叶也要争艳。
下车往一片柿子树的村庄走,见一家小狗汪汪乱叫,走近小狗,它往墙脚下狗洞里钻,狗回过身在洞口张望。
细看这家土屋还蛮讲究,大门四周由灰黄色土砖砌成一个门框,框顶一块砖一块砖地伸出一点,约五块成30度的倾斜,让门框略有变化,框上又用砖七弄八搭组成一条花边,能看出一片匠心。再住上有个圆形的笾,笾中心放一把剪刀,剪刀头上放有一面镜子,好像是照妖除邪镇宅之用,也装饰了门头。
“汪汪”二声狗叫视线再次落下,见门框下端的狗洞里小狗张望凝视不知何意,对它拍了二张照就走。
因拍狗看门停留了一些时间,一行人弯进了巷子不见踪影。抓紧脚步前行,听前方有叽里呱啦吵闹声,随声音转弯,一束阳光下,一个时尚美女身穿白色披风,浅灰色短裙,黑色长靴,一顶压舌帽,围一条大红色围巾婷婷玉立,只听有人喊“开始!”一看一群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对准美女;脚步马上刹车,哇!眼前又一亮!周边柿子树成林,点点柿子似花团锦簇一般地和美女组成完美的画面。只听咔嚓咔嚓的声音不断,噢!这里也是摄影者的天地。
一进杨家堂,气势有点压人,村头有二三棵老香樟树腰围粗壮,身姿四仰八叉,树脚下却有一座仅三尺高,用石块搭建的方型土地庙,庙下虽加了二尺左右的石基,在伟岸的大树下显得格外小巧可爱,又似乎有意衬托老香樟的高大。
再往前走,这里的泥土房子气派也不一样,马头墙翘得高,感觉大多是大户人家,横向六开间,多少进深就不知道了,后听说住五户人家。其中有一间抓人眼球,三开间三等分中间一段呈灰蓝色,等我们七拐八弯走进了这幢大房子,才知道原是村中的宋家祠堂,那块灰蓝色是幅画在木板墙上的壁画,约四米乘三米大;四联画,一米一个内容,中间二幅像门神一对,是官老爷腔调,两边像神话,牛头马脸;因上了年代色彩剥落,但还能从笔法线条中见造型上非一般的功力。我们欣赏一会儿从侧门往里走,见壁画背后是个四米宽的戏台,一兄兄上台亮二声《智取威虎山》,有点回音,但观众就我们几个。再往前走见对面大堂有张翘头大供桌,墙上画有祖宗像,回头看中间天井也蛮大,光线充足;二侧加了一层观戏的看台,可想这里原是村民的活动中心。
走出祠堂,眼下一层层房顶起伏,夹杂树梢与点点柿子,一条炊烟飘来增加了点虚实的变化。再走了一段又见一棵巨大樟树,要六人围抱,一边有几张石凳;息一了会儿留了个影随路往下转,见巨树根错综盘旋,弯弯绕绕中有几只小小狗探头探脑,人走近,胆小的住缝隙中的狗洞里钻,一会儿转身又出来。好狗的朋友抱出来看看雌雄,说是个弟弟。老话说此雌狗雄猫送人不要,原因主要是雌狗生了小狗就不尽看家护院的责任了;雄猫到了发情季节,要背叛主人去谈情说爱不抓老鼠了,另外猫发情时相互之间求爱的语言真像小孩哭,深夜听到有点怕。远处一只母狗伏在那里没动静,可能见我们没有恶意的行为也就任我们与小狗嬉戏。兄兄说他喜欢狗,自己身上有了他们的味道,狗见他都亲,“自己人!”这是笑话。
听说农村里凶的是鹅,但我们路过山涧边见它们也很和善,似乎有意拍拍翅膀摆姿势,让我们拍照。只有一旁小水塘中一条红鲤鱼一动不动,静静地发呆。只美鱼不知是哪个有爱心的村民养的?还是隐者的闲情雅趣?这样的山里是藏读书人的。走到村尾就见一座粉墙黛瓦的书院,是村里唯一的砖房,里面有匠人在修膳。屋后一棵大栲树,见一只长尾松鼠下树寻觅食物,见生人,一跳一窜速度极快,举手机想拍到尊容,却很不容易。
去上岩坑岭头村,路窄山高,一路上心惊肉跳了几次,主要是二车交会,在外侧行驶,边上的悬崖就在窗口,不敢望外看。尤其是二车过不去的路道,进进退退,你让我让也很有君子风度,一次一辆奶黄色小车进退无法,磨蹭好长时间。起身在车窗边细看,是个美女开车,虽她在内侧,边上也有条水沟,如不小心车子滑进水沟就会困在山中。还好!敢开山路的在一进一退中终算擦身而过。车内同道大多会开车,每次多感叹“司机技术高超”!并拍手致敬。
盘山路上驾驶员很当心,看不见的对面来车,每逢转弯必按喇叭!坐在车上没事,数数声音算转弯……
转弯大,车身侧倾地似要倒一般,身边空位上的矿泉水瓶滾过来滚过去,身体也要用力掰平衡。我们的保险带每次上车,联络官都要提醒,“大家带好“安全套”!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别人负责!安全第一!”笑。
车慢慢停进村口,村头上有座叶家祠堂,一旁有两棵高大的柿子树,挂满了柿子。一行人走在村腰一条小路上,望下看房顶起起伏伏,晾晒的柿子、南瓜、地瓜、叶菜红红绿绿镶嵌其中,大叫:灵格!抬头转向后看,二三层老房子互相之间由凉亭、晒台、雨廊相连,变化多端又错落有致,又大叫“显格”!
另见凉棚样的木屋,一边的木长脚支撑着,露出二三只大木桶,大家猜是储水用的,后来问是粪桶!笑。
往上走,一条蛮长的雨廊弯弯曲曲,一根根的木柱与一排排的横梁及密集的槫子“由大到小”缓慢到头又接上一个大凉亭;亭中放着长桌、条凳供人息脚观山品茶,这时一阵凉风过来,“适宜!”大家异口同声。这二天虽是冬天但27度的气温热得汗蒸蒸的,衣服都粘在身上,嘿!上凉亭享受成为冬天里的奇闻。
领队今年明显脚力不够,躺在条凳上瞌睡过去。人过了六十体力明显下降,不得不注意休息。坐在凉亭,两面四周的风景都在身边,翠竹林里柿子树木相互映衬,层层叠叠的黄土房屋与远处的青山交相辉映,二个正当年的兄兄拿出画具架好,就等笔下流出各自低吟还是高歌的情怀了。感叹年轻好!
下山一路雾气飘渺细雨蒙蒙,近处的梯田一层又一层,田中残留的稻根一点一点排列的整整齐齐,有二块水田反着天光亮晶晶的,田垠上有山民烧着的废弃稻草冒着悠悠的长烟。见一村姑弯腰背着木柴缓缓慢步上行,车子一转弯就不见了人影。
进月山村前先相遇一条溪流叫举溪,后见跨溪廊桥,接着又见一座大型廊桥。停车,见桥边有棵巨松,另一边有座庙叫庆寿寺,进桥口有块牌匾上写官局桥三个颜体大字,下面小字山翠湾村,桥里暗色色,一束束光线从桥壁的小圆窗洞中射进来,见桥内有供桌、神像,其中幡上写有“子孙代代中状元”的文字。
“好桥还在后面!”我们停下来看的第二顶桥叫步蟾桥,是全国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边有二块刻有保护等级的石碑。这顶石桥的屋顶上有二个对称像亭子顶的造型,显得非同一般。进去见没多少人在里面,冷清清的。看梁与柱都有了年代,横横竖竖在昏暗的光线里,有时张牙舞爪有时又静止得没有了呼吸,像附着前人的灵魂,猜不透他们的心声。地上铺的石块也磨得光滑有了包浆,这里有多少人来来往往?这里就有多少故事。
到月亮村,又见一座大廊桥“如龙桥”也是国家级保护对象,桥身跨度大,桥的屋顶上也有二个对称像亭子,只是顶上再加了一层顶,三层!桥身里面宽大也明亮些,有位当地人说:山民会在这里集市做卖买,赶集时这里非常热闹!
再走一段老街,这里大部分是仿古新建筑,视觉上味道一般。这时见街上有几家人家围着架好的大铁锅,在用树枝烧“果”,浓烟滚滚,有点呛人。“果”是做年糕的颜色配料,是把一种树叶烧成的灰,然后加水取出色水。这种“果”染的糕清香,颜色金黄。
到了村中心再见一座大廊桥,叫来凤桥,一边有吴文简祠,另一边有木牌楼,又像山门,门紧闭,门上牌匾上写“听旨”二字,一边石头像龟,上书“迎客龟”,见气息都有了好长的年代。四周有介绍遗迹的展示牌,因傍晚时分光线暗看不清,后来听说这里的故事和家乡泰伯的传说相关。
我们在举溪的另一边一家民宿息脚,住二楼开窗视线高,看着暮色中的举溪和来凤桥,听着山上下来的泉水静静地流淌着,手中的一杯竹叶茶水碧绿透亮,散发出一股幽幽地清香。
楼下的老板娘叫吃饭,一桌菜香喷喷的,有红烧肉、炒肉片、蒸咸肉、辣子鸡、烧肥肠、拌腰花等荤菜,也有山笋香干、菌菇豆腐、青椒土豆丝、青菜百叶等蔬菜,就是肥肠有点那个“味”,腰花有点这个“味”!可有二个兄兄却好这一口。酒是山里的米酒,甜香好上口,而吃酒今天最后一顿,酒多话多,热气腾腾。这顿饭,桌上吃酒的人多了个小芳,这个北方女孩是写生基地的管家,能吃酒、会抽烟,举手投足有点似风尘女侠客,剑眉凤眼细腰,在一群男人中象哥们样的不胆怯,你来我往分寸却到好处!尤其是劝酒是一等高手!自己也豪气冲天,一口一杯喝,弄得兄兄们也一杯一杯地干,二个兄兄多喝一点,头发热嘴上就冒泡,夸人皮肤白,奶子大,还说半夜要来亲一亲。小芳调皮地说“等你来敲门!”调子也不低,可一个“敲”字倒是敲出了个“水平高”!不是给你“留个门”,是要敲打敲打你,出口要文明要讲究,大家哈哈笑。
笑声中大家敬领队,都说一定春暖花开时再回来!领队写生结束就要飞国外,大家碰杯声中有点依依不舍,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就是这样。
清晨还在睡梦中,就听到锣声夹杂着叫喊,但内容与我无关。还想睡,刚眯一会又有鸡叫声!躺在床上鼻子里还感受到了饮烟钻进来的柴火味。闹钟还没响,隔壁住的联洛官又敲门叫起床了,今天不能晚!要赶回家的火车。
早饭是白粥放二粒红枣,红心山芋、鸡蛋,几盘小菜蛮清爽,地生姜,洋葱头、花生米、咸菜炒豆干,青辣椒。刚下筷青辣椒(错判断是刀豆)筷子夹住一咬下去,哇!辣!快吃粥!粥好吃但不敢多吃,今天路上长,还是山芋多吃点管饱。
走出民宿,小雨绵绵。门口退了色红灯笼在微风下无力地晃动,而二棵鸡冠花挺立着,红的黄的分外娇艳;一边路灯、电线杆倒影在水塘中时断时连。不远处气车的发动声响起,这边被拖着的行李箱滑过浅水滩,飞溅出水花……
再见月亮村!再见松阳!己亥年冬鼎华写于听雨斋。
唐鼎华,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现为江南大学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无锡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
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
年无锡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一一记画家唐鼎华》;
年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观察与思考》;
年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感受与语言》;
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唐鼎华作品集》;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插图设计》;
年在香港中艺画廊举办《唐鼎华国画作品展》;
年在常州书画院举办《唐鼎华教授中国画作品展》;
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
年美术作品《无锡老百业》《天下惠安》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
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版《中国画欣赏》;
年“做年様”“梅花糕”“水偶戏”女子盆汤”入选全国首届插图展;
年《红军长征故事-女红军故事》入选全国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年《童年旧事》获“东升杯全国连环画大赛优秀奖;
年《吉祥如意》获省“继往开来”画展优秀奖。
年《洛神赋》入选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
年《擦一下镜子照见童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
年《童年的货郎担》入选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