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木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岭南冬蜜王鸭脚木蜂蜜的采收与蜂群管理要点
TUhjnbcbe - 2025/4/4 20:48:00

鸭脚木,又称鹅掌柴,是南方冬季的优质蜜源植物。经过蜜蜂辛勤采集,我们能收获到甘甜且略带苦味的鸭脚木蜜,俗称冬蜜。其色泽浅琥珀色,容易结晶,不仅口感醇厚,更被誉为清热、补中、解毒、润燥的良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鸭脚木以其根皮、根和叶入药,广泛应用于流感、跌打损伤等病症的治疗。由此可见,鸭脚木蜜的价值不容小觑。

事实上,鸭脚木的蜜源潜力巨大。它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和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或阳坡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海拔范围从米到2米不等。在湖南、江西南部山区也有其身影。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是鸭脚木的花期,这段时间内,蜜粉丰富,群体花期长达60至70天。当阳光明媚,气温超过11℃,且湿度适中时,泌蜜量达到最大。此外,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鸭脚木开花期也有所不同,这为养蜂人提供了更丰富的蜜源选择。第1期花的泌蜜量相对较少,但花粉丰富。然而,由于南方山区在这一时期常受到胡蜂的危害,因此实际利用价值不高。到了第2期,花朵约占总开花量的70%,泌蜜量显著增加,同时花粉也极为丰富,标志着群体进入了盛花大泌蜜的阶段。若在第3期花期间气温偏高,泌蜜量依然会很大。特别是当花朵凋萎后已结成幼果时,在晴暖的天气条件下,花朵会继续泌蜜长达3至6天。此外,每朵花的泌蜜时间跨度可达数天,从第2天开始泌蜜直至花朵凋萎后已发育成幼果。值得注意的是,寒潮、低温、阴雨、刮北风或西北风等天气因素都会对开花泌蜜产生显著影响。鸭脚木的花期泌蜜量充沛,花粉充足,南方中蜂场此时忙碌而充实,采集景象繁忙,这令北方的蜂友们心生向往。在温暖的天气下,鸭脚木蜜的浓度高,进蜜迅速,通常每周可取蜜一次。但需注意,不宜过于频繁取蜜,而是应将日常贮存的空巢脾换入,将蜜脾移至隔板边或继箱内,让蜜脾自然发酵成熟。毕竟,冬蜜的价格优渥,质量至关重要。

新摇取的鸭脚木蜜呈浅琥珀色,带有初尝时的苦味,但甜度极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苦味逐渐减弱。蜂蜜的特性是容易结晶,结晶后的蜂蜜呈乳白色,颗粒细腻。鸭脚木蜜被誉为岭南的药蜜之王,因此在岭南一带的蜂友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蜜源。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蜜源以获得丰收。首先,要注意顺利渡过夏季,并在秋季进行换王和繁殖。在炎热的7月至8月,南方进入缺蜜期,蜂群因高温和缺蜜而出现夏衰。此时应控制蜂王产卵,以减少对蜜粉的需求。到了8月底9月初,当外界开始有蜜粉源时,要缩减巢脾,保持蜂多于脾的状态,开始进行秋繁。随着9月中旬蜜粉源的逐渐增多,应扩大产卵圈,并仔细检查蜂群内部情况,及时更换劣王或受伤王。同时,给予蜂王充足的空巢脾,促进其积极产卵,并及时补给蜜脾。到了10月中旬,幼蜂大量增加,老蜂逐渐衰退,经过这样的新旧交替,群势将得到迅速壮大。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转场地的方式增大群势。这种管理措施旨在优化蜜蜂的生活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和繁殖。通过合理的场地转换和精心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鸭脚木蜜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若中蜂不进行小转场,则需依赖当地优良的蜜源环境。然而,在养蜂实践中,适当小转场地的中蜂往往能获得比定地养蜂高出2至3倍的收益。为了专业养蜂并走向致富之路,中蜂养殖者必须深入了解定地中蜂群周边公里内的蜜源分布情况,确保在采完一茬蜜源后能无缝衔接另一茬。以我地的经历为例,10月中旬五倍子花采完后,我们得知附近有一个地方的大片晚玉米正在吐絮扬花。通过转场至玉米地周边,我们成功解决了繁育所需的花粉源问题,对蜂群的繁育极为有利,也避免了在五倍子花期取蜜后的衰退现象。晚玉米花期后,由于减少了采蜜和开箱次数,降低了对蜜蜂的干扰,我们的蜜蜂群势从秋繁前的三四框发展到了八九框。经过几轮蜂子的更替,老蜂得以更新,蜂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此外,还需注意安放蜂群以严防敌害。夏末秋初时节,蜜蜂面临众多敌害,如山区的黄蜂、胡蜂和虎蜂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并采取措施捕杀这些敌害。同时,场地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冬季场地应靠近蜜源植物,以减少工蜂远途采集的冻伤风险。蜂群的方向最好朝南或东南,确保整日有充足的阳光。随着寒露的到来,山区夜间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为了保温和防晒,我们可以在蜂箱上覆盖一个圆摊形的稻草堆,白天可遮阴,夜晚则能保温。

最后,聚焦冬蜜的采集也是关键。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可以调整群势,确保在冬季能获得优质的冬蜜。为了采集被誉为“冬蜜之王”的鸭脚蜜,我们首先需要确定鸭脚木的密集分布区,并选择合适的蜂群安置地点。由于冬季中午的太阳辐射依然强烈,因此应避免蜂群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入山采集的蜂群,其群势应至少达到3框足蜂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蜂群的繁殖速度与群势强弱呈相反关系。例如,1-2框的弱群在入山后,其增长量可高达原有群势的3倍以上;而5框蜂以上的强群繁殖则相对较慢。对于3框足蜂上山的蜂群,其初期发展较快,但当达到5-5框蜂以上时,发展速度会逐渐放缓,甚至有的开始产雄蜂卵。中蜂在冬季的繁殖与采蜜对群势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与冬季山区的蜜源植物分布紧密相关。为了平衡采蜜与繁殖的需求,我们可以将3框以下的蜂群调整为3框,以加速其繁殖壮大,从而更好地采集冬蜜。同时,对于2框以下的弱小蜂群,我们应保留它们作为繁殖群,采用强群采蜜、弱群繁殖的策略。

大流蜜期通常出现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此时我们需要组织好采蜜群,确保蜂群密集且弱群得到合并。每个采蜜群应包含4-7框蜂,这样不仅能大量采集鸭脚蜜,还能为明春采春柃蜜奠定基础。此外,对于那些出现分蜂热的强群,我们可以根据中蜂的生活习性,通过多群分出一群的方法来人工养王。这样既能防止自然分蜂热削弱采蜜能力,又能增强群势,提升明春的生产力。中蜂在鸭脚木流蜜初期,会展现出积极的采蜜和繁育态势。此时,由于山间柃木等零星蜜源的掺杂,蜜蜂们纷纷出勤,氛围浓厚。外界采集的蜜主要存放在子圈周围的空巢房孔内,而边脾在流蜜初期通常蜜量较少。只有当大流蜜期到来时,边脾才会大量存蜜。因此,在流蜜初期,我们可以提前采割中心子脾的角蜜,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为蜂王产卵腾出空间,进一步激发蜜蜂的积极性。

当然,在割取子脾角蜜时,我们需要谨慎选择。通常选择子圈面积较小的脾进行割蜜,避免损伤卵、虫、蛹。同时,摇蜜过程中要控制旋转速度,轻放慢摇。此外,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大约在25℃左右。我们可以先采割一半的蜜脾,另一半留待下次。

当鸭脚木花进入流蜜盛期时,蜜蜂回蜜迅速,飞行穿梭如梭。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之前收存的老旧巢脾,或者有意蜂的新巢脾供中蜂上蜜贮存蜂蜜之用。这样不仅节省了中蜂造脾的时间和精力,还能有效减少食料的浪费。

在天气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原则上每隔6-7天就可以采蜜一次。整个鸭脚木花期中,一般可以采蜜4-5次。由于鸭脚木的花期和泌蜜期长、泌蜜量大,中蜂的群势足够时,每群可产蜜10-15公斤,丰收年份甚至能达到30公斤以上。

此外,我们还需要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岭南冬蜜王鸭脚木蜂蜜的采收与蜂群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