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人们习惯把“茶叶”叫成“茶米”。据说是因为潮汕人把茶叶看得比粮食还重,虽然这一说法值得细斟,却也将潮汕人“嗜茶”习性点得巧妙。
潮州古城里,浓稠的时光里牌坊街鳞次栉比,慵懒的家猫和恣意飙串的浓绿,老式骑楼商铺檐下,每家的工夫茶具就这么随意摆置,没客人也不需要打理的时间里,老板多半在和茶打交道。你会发现,有些铺面的牌匾陈旧生锈,门槛的木头甚至老化腐朽,可“茶船”上始终是氤氲着热腾腾的茶雾。
潮汕人嗜茶如命,传统的风炉、砂铫、火炭还有些念旧的人在用;现代些的就换电热的风炉仔,除此朱泥壶或盖瓯,三只茶杯,其他都不需要,这就是潮汕人日日饮茶的家什。
在潮人,无论老人抑或青年,总能把冲茶演绎得像演奏乐器般行云流水。学者张华云在《潮汕工夫茶歌》中更是将这种冲茶技艺刻画得生动至极: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西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
在潮汕有这么一句俗语:茶三酒四踢桃(游玩)二,意为品饮工夫茶理想人数是三个,即便在座不止三位,按潮汕人家的习惯也只配备三只茶杯。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依次先尝,冲茶者最末。于是每每喝茶,在人与人的敬让中,一杯普通的茶似乎就更显人情、更有温度了。
配工夫茶的,必是凤凰单丛。
潮州凤凰山上的老茶树大部分生长在乌岽山村民聚居的村前厝后,树龄在多年以上的茶树就有多棵,从山腰的乌岽脚村开始,周边的深垭、丹湖、中坪、大庵以及山顶的狮头脚、李仔坪、桂竹湖等村,所产之茶基本都是优质的“凤凰单丛”。对于“凤凰单丛”名字的由来,当地人会了然于胸告诉你: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茶树品种普查登记的时候,凤凰茶被定名为“凤凰水仙”,并按照茶品优劣分了凤凰单丛、凤凰浪菜和凤凰水仙三个品级,其中最顶级的凤凰水仙称为凤凰单丛。所谓的单丛,就是凤凰水仙群体里面优异的单株,采用单株种植、采摘和制作而成的茶叶。
在潮汕所产的茶叶中,凤凰单丛茶素以其气味清香、耐冲耐泡,并独具各种自然花香味而闻名,它与武夷岩茶、安溪观音并列为乌龙茶三大品系。
“单丛茶会因为产茶的季节、品种、年份、焙火轻重、冲泡手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味道和口感,所以每次的冲泡都是一个满怀期待的美妙过程。”叶汉钟一边冲凤凰单丛,一边和我分享他对凤凰茶的感悟。五十多岁的叶汉钟是潮州凤凰镇人,从事茶叶行业几十年,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国家级评茶师、还担任了大学茶专业的教授。如今,叶汉钟在潮州牌坊街上开了家茶斋,只是这茶斋不对外营业,仅接待懂茶、谈茶、好茶之客,以茶会友、品茗论艺成了叶汉钟生活的乐事。
叶汉钟的茶斋里,他会把不同香型的“得意之作”分别冲泡给大家品尝,冲泡之前得先炙茶,只见他用一张方正的毛边棉纸兜住所用茶叶,在橄榄炭火上,顺时针转动几次,再上下烘炙数次,沉睡的茶叶被活火唤醒了,阵阵幽香熏沐了整个茶室。他一边操作,一边介绍各种茶叶的香型特征。
凤凰单丛众多香型中,有一款香型叫鸭屎香单丛,这名字实在粗俗接地气,可冲出来的茶汤却醇厚浓烈,回甘持久,受到很多茶客的喜爱。据记载,这名丛是乌岽山引进的,种在“鸭屎土”(*壤土)茶园,茶叶墨绿,叶长像刚亩叶(学名:鸭脚木)一样。乡里人评价这茶香气浓,韵味好,纷纷问树主人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主人怕自己的茶叶被人偷去,便称是“鸭屎香”,结果“鸭屎香”的名字便传开了。现在,鸭屎香已经是凤凰单丛珍贵名丛之一,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种植,而这个特别的名字,似乎也意喻了“大俗即大雅”的道理。
潮汕人喜茶爱茶,不能没有茶,而凤凰单丛作为潮汕工夫茶的“标配”,更是不可或缺。潮州籍作家秦牧在《鄙乡茶事甲天下》一文中所言:“我觉得绝大多数饮料,常饮都使人有了腻了之感,惟独好茶,确是天天喝,都不厌烦的......例如凤凰单丛,就是相当脍炙人口的新秀。”我想此等评价,或许可以道出凤凰单丛在老茶客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了。
▌作者:林丽丽(特约)▌策划:刘燕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