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素材积累
雨夜中,妈妈驱着车。车内的空调开得暖暖的,我惬意地坐在舒适的座椅上,望着窗外的雨。雨水一滴滴滑落,灵巧地跳下车窗。外面的灯光映衬着还未滑落雨滴,晶莹剔透。
我随意地听着刚打开的海门市广播电台。电台里在讲述着四甲的防控疫情事迹。其中讲到了一位村民捐赠了10元钱。10元?我不屑着。这也太吝啬了吧?这也能算好人好事?
播音员甜美的声音继续播报着。这位村民家境贫困,自己也身患重病,没有工作,每月医疗费高达元以上。这10元钱,是他坚持捐赠的。我愣了。广播中即刻传来那位村民老实纯朴的声音:“我知道10元不算啥,能为抗疫出一份力就行。下次,我一定再捐多些......”
一阵惭愧掠上心头,我又不禁敬佩。这对我们来说微薄的10元钱,应是他辛辛苦苦积攒了多久的?纵使贫穷,他仍旧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社会。那一双手,会是怎样递出薄薄的1元纸币?那张憔悴的脸上,该会露出怎样的纯朴笑容?
回到家,我拿出自己的储蓄罐,想了许久......
4月18日仿写
裤子的拉链坏了,爷爷奶奶带我去菜场的小铺里修理。一路上,他们谈论着那个修补匠奶奶。她女儿遇人不淑,被骗去了钱财;她就凭借一台缝纫机和一手精湛的技艺,辛劳地工作,只为给女儿补贴家用。
到了小铺旁,便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戴着眼镜,娴熟地踏动缝纫机,修补着一件羽绒服,边上还有几个排队耐心等候的人。老奶奶还不时抬头,推推眼镜,说上两句:“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慢工出细活儿。”
一群人跟着老奶奶聊聊天,笑声和缝纫机声融为一片,竟一下子就轮到我们了。老奶奶拿了裤子,仔细地翻颠了几下,爽快地说了句:“拉链不用换,太贵了,我给你换个拉链头,一块钱就行!”说罢,她拿起一个小钳子,小心翼翼地夹去拉链头.又从身旁的小盒子中,挑出了一个合适的拉链头,放在裤子上比划了一下,脸上即刻绽放出满意的笑,舒了口气。
回家的路上,奶奶念叨着:“这要是在别家店,肯定要帮我们换掉拉链好几块就没......”
我回头,小铺和老奶奶的模样更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4月20号素材积累
中午,怡兴冲冲地跑来,说要领我去看花。看花?我一下子来了兴趣。怡领我到一僻静之处,悄声说:“你看,杜鹃花...”我抬头望去,那一丛翠绿中。数朵粉红正开得烂漫,开得热烈,朵朵以昂扬的姿态绽放。在这一片静谧中,我的心也沉静下来。两个人默默地观赏着杜鹃,彼此不言语,却都沉浸在明娟的春光之中。
开学以来,状态不佳,怡许是知道了,特意带我来此吧。怡希望我像杜鹃花一样,打开自我,更昂扬,更向上。想着,我握住了怡的手,带着春的希望,昂首走在前进的路上。
4月24日素材积累:久违了,校园
一迈入熟悉的校园,寒假中的烦闷即刻消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尽的激动与喜悦。初春的校园,也因我们的到来,添了几分生气,多了几分活力。
厚重的口罩虽遮住了我们的面容却阻挡不了同学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没有热情的拥抱,我们用默契的眼神代替。
一桌一椅还如从前,轻轻坐下,提笔,吸气,努力书写下新学期更优秀的扉页。老师们或幽默风趣,或严肃古板,还是我们熟悉的模样,仍怕挥酒着自己的热情,播下知识的种子。
漫步于校园,赞叹着遍生的花草。无人养护的疫情间,它们却昂首向阳积极拼搏,创造了最美的春色。谁的春季不奋斗?
冬已逝,春已至。我们定会在这久违的校园中,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不负大好春光,不负这迟来的开学季!属于我们的花季,终将到来。
4月24日仿写
古朴的木桌上,静静地搁置着断裂的银镯子。
那是外婆,传给妈妈的。小时,我总是不能明白外婆送别我们时妈妈和外婆眼中的泪水,呆呆地凝望着汽车轮下碾过的土地。长大后,才明白,这土地,叫做故乡。
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日子里,妈妈才得以回家短暂地与外婆相聚。妈妈总会与外婆聊到半夜,聊着村里的那个人,那条狗,那只鹅,还有那些儿时的玩伴。她们的眸里闪动着回忆的光芒,回忆着美好。这片地上,凝聚了她们多少年的欢笑,泪水和辛酸?
平常的日子里,妈妈总要抚一抚刻着精美花纹的银镯,拭一拭镯上的灰尘。时间久远,外婆传给妈妈时,镯已断裂成两半。正如妈妈和外婆断裂的心,萦绕着断裂在两地的乡情与思念。
何时才能修补好那断裂的银镯?
4月25日素材积累
忘不了那一株蓬草。
那日,朱老师给我们看了她拍下花草的照片。翻到一株细小的花草时,同学们一时认不出。这么平常的花草,它也有自己的名姓吗?
朱老师说,它是一年蓬。“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指的就是它。它太过于平凡了,平凡到卑微。李白甚至用它的普通无奇,来衬托自己的志向远大。但,它却执着地生长,于平凡中绽放了自己白色的小花。朵朵却又是那样挺拔。它似乎丝毫不为自己的低下而羞涩,而是淡然地面对世人,轻视也好,赞美也罢,它独守着自己一份骨子里的倔强。
足可以想象它生长的艰难了。身旁无处不是争奇斗艳的花草,掠夺着阳光和水分。它只是深深地扎根,努力向上拔高,汲取仅有的养料。但它始终不气馁,坚韧地生长,纵使无人欣赏,它也将自己的生命,绽放得淋漓尽致。仰天长笑的,理应是它。它在众草中,赢得精彩。
蓬草不凡!
4月26日仿写
当嫩绿的芽儿第一次跃上柳梢,这就是生命;当澎湃的浪花击打岸边的礁石,这就是生命。生命是风的轻盈岁月,是雨的淋漓尽致,是雪的飘然坠落。,
生命如同夏花,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你尊重它,它便在你身后长满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你挥霍它,它便在你身前根深蒂固,成为你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4月26日积累
周末无意跟奶奶抱怨了几句学校的饭菜,奶奶心疼得执意要给我送饭,我推托不过,只好答应。
一下课,我出校门,便看见奶奶站在风中焦急眺望。看见我来了,她赶紧为我披上外套,带我去吃饭。奶奶本与一位同学说好,跟他们一块吃,想想怕我尴尬,便贴心地带我去约好的车库。我心头一暖,将奶奶搂得更紧些。
进了车库,奶奶帮我将炖好的鸽肉一一细拆开,并蘸上酱油,送到我碗里。我大口咬鸽肉,久久地回味着。我知道,奶奶是为了给我节省时间。
这顿午饭,是开学来吃得最饱,最有温度的一顿......
4月29日仿写
古拙的青石板桥下,静静地流淌着一条河。
河流托着溅起的水花,无言地向前涌动,仿佛多年来一直沉默着。
望着混浊的河水,听外婆说,这儿曾经水草繁茂,常可见成群的花鸭呷呷地戏水。那时的水,清得可以直接使用....
毫无生气的河水,仿佛瞪大了乌黑空洞的双眼,垂暮老人般无声呼喊。我的心如同河水般幽暗,沉重的青石板桥压迫在我的心上。
不久,青石板桥换成了气派的水泥桥。桥变了,但水没变。不知为何,那新桥,锐利地刺痛了我的眼。
4月29日积累
爸爸开动电瓶车,一路小跑推出楼道。我惺松着睡眼跟在他身后。
暮春的清晨,风中带着丝丝花香与温暖。这是爸爸第三次骑电瓶车送我上学。我拉上帽子,懒洋洋地倚靠在爸爸背上。如往常一样,爸爸温暖的叮咛声传来:“帽子戴好了没?手冷不冷?”
我使劲地摇头,大声应着:“不冷,不冷!”随即我闭上眼,爸爸有力的心跳穿过肋骨,传送到耳朵,让我无比安心。我将双手环绕在
爸爸的腰际,嘴角不由溢出幸福的笑。
有你,真好!
5月1日仿写
远远地,看见一个身穿花布围裙的身影,大着嗓门:“我家的水果,好着哪!”女店主麻利地挑拣着苹果,眼神中流露出止不住的得意,小跑着将装好袋的苹果递给顾客,回头还吩咐上男店主一句:“把那箱香蕉搬来!”
她似乎总是忙忙碌碌的,不时用手揩着额上的汗,再抹两下围裙,穿梭在水果店的各个角落。不见她有任何劳累、烦躁,女店主脸上绽着热情的笑容,唇上方的黑痣也漾在笑波里。说起她家的水果来,她本不大的眼睛中折射出自豪的光彩:“我家的水果,一等一的好!”那自信的神情,让不爱吃水果的人也不由得买上几斤。
买完水果,女店主招呼我们拿一个香瓜,不要钱。“甜呢!”她笑笑,继而转身帮另一位顾客称水果了。那个花色的身影,又忙碌了起来。
5月3日仿写
大街上,行人匆匆,唯有那抹橙伴随着“沙沙”声,在街边缓慢地移动着。
那是一个年逾六旬的老奶奶。夹杂在黑发中的几缕银丝,醒目而又剌眼地宣告着她的年老。纵横交错的皱纹如同老树根,那双眼在阅尽人生艰辛后愈发沧桑。那张脸被阳光灼成焦黑状。一顶洗久了而褪色的遮阳帽斜斜地歪戴在头顶。她手指上的胶布已发黑,需不时折下再重新一圈圈缠绕上去。
手中的扫帚被她紧紧握着,双臂有节奏地左右摆动,脚步随着扫帚而动。她俯着弯曲的背,头向下倾着,遮阳帽几乎盖住了她的眼睛。她吃力地睁大双眼,额上渗出的汗流向了眼角,她挽起袖口擦拭。将垃圾扫入竹簸箕后,装入斑驳破旧的三轮车。随后,她从车中水桶里拧干一块抹布,搭在手腕上。清空垃圾桶后,她反复地擦拭着垃圾桶,娴熟仔细地拭过垃圾桶的每一个角落,似呵护家中的一件宝物。
“吱嘎,吱嘎”,三轮车上的那抹橙,在阳光下一起一伏.....
5月5日仿写
父亲是极爱母亲的。在他们俩结婚纪念日这天,欣然地捧回十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像个孩子似的笑着献给母亲。而后非拉母亲去首饰柜台,要给母亲买一枚戒指。
父亲俯下身凑近玻璃柜,认真地挑选戒指。不时扭过头,他指点其一征求母亲的意见,充满绵绵爱意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着她。母亲挑选了许久,父亲始终在旁默默耐心等待。他温柔地靠近母亲身边,在她耳旁悄声说“不要看价钱,挑你最喜欢的。”见妈妈左右为难,父亲撸起袖子,目光落在着那枚花瓣状的红宝石戒指上,手一指,坚定地说:“就它了!”
父亲小心翼翼地接过柜员手中的戒指,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紧紧捏住,将戒指在灯光下左右仔细地端详了一番,嘴角浮过一丝微笑。他轻轻地拉过母亲的手庄重地为母亲缓缓戴上戒指。他专注的眼神正如多年来对母亲专注的爱,写满了宠溺与疼惜。转而抬头对柜员说:“开票吧。”又亲拍拍我的肩,乐呵呵地妈妈戴得好看吧!
凝视着父亲前去付款的背影,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他此刻竟多了几分柔情!
5月6日仿写
他呆怔地瞪着两个乌黑的眼珠,失望于来来往往过路的人群,只是用满含悲凉与心中酸楚的歌声唱着。不成调地大声将一曲抒情歌唱得支离破碎,淹没在瑟瑟晚风中。浓墨的夜色压抑地将歌声传向每个人,却又被粗暴地拒绝。不知为何这锐锐地刺痛了我的心,
他盘坐的腿,是残缺的,正如他的歌声。身前放的一只粗碗,破旧,缺了几处碗口。零星的硬币死寂般躺在碗底,硬币碰撞碗沿的声音几乎听不见。偶尔一张五元的旧钞,被他死死地攫在汗湿的掌心,微微发黑,他似乎生怕风把钱吹去了。
许多过客的脚印杂沓而清晰地走过。
夜晚的菜市,仍不失白日的热闹。各家店铺的灯火相映成辉,笑语声声,唯独他,如此突兀,像乱入彩色中的黑白老相片,孤寂愁苦。
5月21日仿写
每当听到砂锅中传来咕嘟的冒泡声,便知道奶奶的红烧山羊肉和娃娃菜炖好了。奶奶总会戴上隔热手套,微微掀起些锅盖,不时用双筷搅动一会儿,把我的心也搅得痒痒的。空气中弥漫着热气的氤氲和淡淡的香味,我已经开始朝砂锅中觑着了。我总是最先吃到的那一个。奶奶用筷夹起一大块羊肉,放进我碗里,也添上些娃娃菜,最后浇上一碗浓郁的酱汁,这成了冬日里的期待。
5月20日素材积累
雨是那么突然,在我们放学之际,哗哗地下着。
我和小印狼狈地用袖子遮着头,向前奔跑。一只伞被撑在我们头顶---回头,小仇正在我们身后笑得灿烂。三人挤在同一伞下,都有些被淋湿,却都是洋溢着温暖的,欢笑。
或许友谊就像雨中的那把伞,给你遮风,为你挡雨,在风雨吹打的时候,给你取暖。
5月21日素材
我停下了脚步。
从未见过长得这样茂盛的松树,只见一片浓郁的墨绿,葱然耸立。针叶根根坚立,桀骜不驯,自有一份顽强。深棕的树干盘曲起伏刚劲有力,更展示着生命的韧性与不凡。
别人尽赞松所独有的坚贞与强韧,我却在松树茂密的枝干间,觉察了松树如父母般的慈情。一颗颗大小各异的松果挂坠于枝头,饱满可爱。松源源不断地将养料输送给松果,将松果百般呵护长大,正如父母含弃如苦,一点一滴将我们抚养长大。此时,松的形象不仅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君子,更是一名饱含慈爱的长辈;儒子道义中它古板的形象早已消逝。
是的,松是坚韧不拔的,但它和所有人一样,在细微之处也有不易发现的百般柔情。
5月22日仿写
热闹的年脚下,最盼的就是那一碗香气四溢的“腌笃鲜”
“腌笃鲜“即将咸排骨和鲜排骨一起炖,佐以冬笋、白萝卜,汤色奶白,鲜香可口。外公总会取下挂在架上提前腌制好的咸排骨浸泡一小时。浸泡去油、去腥法,去咸后。此时咸排骨肉色鲜嫩,咸度适宜。我总是在旁急不可耐地左看右瞧,催促着外公赶快炖制“腌笃鲜”。
外公乐呵着应上一声,洗净菜刀后将白萝卜切成均匀的圆片,择出冬笋中最嫩的笋尖,然后放入砂锅中,丢入葱、姜、蒜同煮,外公素不喜调料过多,或许往往是最朴素的食材才能制造出绝顶的美味吧!
汤汁“咕嘟”地沸腾,已成浓白色,热气带着排骨的鲜香徐徐萦绕。
总觉得有上一碗“腌笃鲜”,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过大年。
5月23日素材积累
鑫钰妈妈的小店,坐落于小区的拐角处。
没有华丽的招牌,没有夺目的广告,但前来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推开门鑫钰妈妈迎上前,带有亲切的笑容招呼我们先坐下。
店里客人多,她穿梭在洗发间和剪发间之间,忙碌着。遇上剪发的顾客,她先问明要剪的发型、长度等,反复确认后才开始剪。她手持一把银灰色的长剪,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夹住发,利索而仔细地剪着。剪完后,她还要精修一次,连鬓角的发也被她修剪得整整齐齐。
轮到妈妈剪发,她迅速地剪好。临了,她仔细交代妈妈如何打理头发,又硬塞给我们,一瓶弹力素。
回到家后,妈妈对镜欣赏发型,直说这是她剪过最好的一次。或许有很多像鑫钰妈妈一样的手艺人,他们正如那些小店,朴实无华,甚至他们会被埋没在街头街尾中,但却如一缕沁人的暗香,萦绕在人们的身边,留缓缓芬芳。
想至此,我不禁为鑫钰妈妈惋惜,如此甚好的手艺啊!但我又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5月25日仿写
夏天的明阳透过净窗.碧绿的鹅掌柴,一枝两枝,老枝细枝。横着、虬着,挺立着勃勃的生机,似乎旺盛得耀花了阳光的眼,连阳
光也暗淡了些许---它也只成陪衬了。
走近细瞧,老叶上蒙着一层尘土,叶色是厚重的墨绿,竟意外地生出几分苍桑来。尘土好似暮年老者的皱纹,那是岁月的沉淀,青春的光彩已不复。而那几抹鲜绿,却又宣告了生命的起始与绽放盆中几落残叶,即便油尽灯枯,依旧努力着,用残余的光和热,延续了生命的殉彩!
5月25日素材积累
生命的美丽,在于逆境中折射出的绚彩。
宗璞所写之《好一朵木槿花》,将生命的顽强拼搏和积极的人生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疾病的痛楚和生死疑惑下的她,诠释草木之生命本色,人生之达观向上。经历了尘世中的千百般洗彻与磨砺,生命才会被润色后熠熠生辉,蕴有生命的底色。
那么,珍爱生命吧,以及生命中一切的馈赠。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