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木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蜂采蜜三要素和强群优势的探讨
TUhjnbcbe - 2021/3/11 2:08:00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m.39.net/pf/a_4546148.html

温馨提示:边听边看,学习效果就是好!

一、中蜂蜂蜜高产的本质

1.选用优良蜂王和常用健壮蜂王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同场蜂群间,常见繁殖、产蜜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受到蜂王素质影响的结果。蜂王素质基本上是由蜂群遗传规律所决定的(特别是母群),在饲养管理中应坚决去劣选优,选用优良蜂群进行育王。在中蜂生产实践中,养蜂员经常体会到中蜂王的老化要比意蜂王更快些。因此,要强调结合春、冬二个分蜂季节更换新王,以不断提高蜂王素质,为流蜜期的高产创造条件,也为以后的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流蜜期前培育适龄采集蜂

工蜂一般仅能活40天左右,参与流蜜期采集和酿蜜的工蜂,对蜂蜜产量有直接影响,适龄采集蜂的数量愈多,愈能保证蜂蜜的高产稳产。适龄采集蜂的培育日期可依据工蜂的生长周期和流蜜期长短来推算的,流蜜初期的老龄蜂是蜂王在流蜜期前60天所产的卵发育的,在此之前所产的卵发育而成的工蜂仅能间接影响蜂蜜产量,对更新工蜂和发展群势有关联。流蜜后期的幼蜂是由流蜜终止期前20天的卵发育而成的,因此,在流蜜开始前60天至流蜜终止前20天内,蜂王所产的卵将变成整个流蜜期的有效工蜂。扣除不能为流蜜前、后期工作10天以上的那些老、幼工蜂,即称适龄采集蜂,图示如下:

在流蜜期内最能发挥工作效能的工蜂(称最适龄采集蜂),是在流密终止期前60天蜂王所产的卵发育而来的,这些蜂能终生直接参与采蜜工作,对蜂蜜产量影响最大。例如,我县春蜜季节是从3月26日至5月15日结束(早荔枝、晚荔枝、龙眼花期相吻接),那么3月中旬直至4月中旬的子脾对春蜜产量有直接影响。又如,冬季"鸭脚木"流蜜期是12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有40~45天流蜜期,那么11月下旬的子脾面积愈大愈能保证丰产。所以适龄采集蜂的培育是夺取蜂蜜高产的先决条件。

3.流蜜期要减少内勤负担

培育到大批适龄采集蜂后,还要解决好内勤和外勤工作的比重,最大限度地增加外勤蜂。除了维持必要的巢温和哺育、酿蜜的内勤蜂外,框蜂平均出勤率愈高愈能夺取蜂蜜高产。流蜜期减少内勤负担的指施,是在适宜的时间有计划地压缩卵圈,同时也为流蜜期的到来准备好充足的贮蜜房。

笔者认为:将选用优良蜂王和常用健壮蜂王,流蜜期前培育适龄采集蜂及流蜜期减少内勤负担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持蜂群兴奋的工作情绪,这是蜂群内部因素中夺取蜂蜜高产的三个根本要素(简称三要素)。

二、中蜂"强群优势"的特点

"强群"高产的实践和理论是养蜂界所公认的。但是:"强群"概念经常被一些人简单地认为只是群势大,脾数多,而忽略其生物学特性,在中蜂生产实践中,我们常见到有分蜂热的强大群势蜂群,工蜂采集情绪低沉,产蜜量大大不如没有分蜂情绪的较小群势蜂群,可见那些组织采蜜群时间不适宜的蜂群,虽然群势变大了,但采蜜优势还是得不到发挥,特别是在流蜜期短的花期更是如此。

蜂种不同、其生物学特性也不尽相同。中蜂具有小群也能贮蜜的特性,只要做到密集群势收蜜,不同的群势框产差异不明显,笔者曾在至年对不同群势采收的冬蜜和荔枝蜜进行逐群逐次波美度测定,发现只要做到蜂脾相称,不同群势所收的蜂蜜浓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意蜂上继箱收蜜产浆,已被广大的养蜂员所接受,但中蜂如果要沿用意蜂管理技术是难于被群众接受的。中蜂有中蜂的特点,"强群优势"高产措施是要具有中蜂特色的。因此我建议中蜂产蜜量应以框产为计算单位、这样才能最终反映养蜂者的劳动效益、从国情看、制约养蜂员劳动效率的是蜜蜂饲养总框数,框产能更客观地反映养蜂员的饲养管理水平。

蜜蜂维持群势的大小是由种性、气候(区域),蜜粉源等情况所制约的。我国地域如此广大,条件不尽相同、有人力图制定强群群势的统一标准,这肯定不会被广大的养蜂者所接受的,也只能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养强群,育强蜂是每个养蜂员的愿望,但在生产中,有时往往因客观条件所限,养不成理想的群势,这时应从技术管理入手,采取适时断子换王等措施,使较小蜂群也具备"三要素",这样可以提高框蜂平均出勤率,引导小群向强群优势转化,夺取蜂蜜高产稳产。

免责声明:资料源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了就点进去看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蜂采蜜三要素和强群优势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