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一些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建出了城市人梦寐以求的特色村镇。富阳东梓关、文村等美丽乡村,春风长乐、桃李春风等特色小镇,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启发。
那么,农村的房子到底能美成什么样?美的房子经济实用吗?谁为村民设计的房子?……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4月17-18日,公司组织赴杭州、宁波考察学习,探求“跨文化发展、跨产业融合、跨门类整合”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之路,为公司新的产业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从杭州出发,沿杭甬高速转上三高速,大约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这个剡溪边的村庄,曾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
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的中式宅院。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
主体建筑一层架空,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青瓦白墙木柱,环绕着凉廊、露台和灰空间。架空层高3.9m,做成了一个高科技农艺空间: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层水培、基质培、立柱栽培……为什么一楼要架空?因为受*策限制时,这样造房子不占用耕地面积。
沿楼梯走上2层的合院,室内是朴素的装修,游廊下摆着露木的中式长桌。建筑面积只有㎡,有3个房间,2个卫生间,1个大厅,还有一个厨房加工区,南向面宽18.8m。中庭长宽约7.6*9m,墙面种满绿精灵、帆根、鸭脚木和阿波蕨。一部分做成玻璃地面,为架空层的植物提供采光。
站在巨大的露台上,凭栏俯瞰,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从脚下的景观小院,蔬菜花园、迷宫和廊架,老树下的休憩区,到近处的玻璃暖房、生态泳池……再远处,隔着一道溪渠,就是大片的果林、农田,将近11亩,一直延袤到天际线上的群山。
位于杭州城西的长乐林场,生长于径山脚下,整整延袤10平方公里。林场内10多个姿态不同的湖泊,是许多杭州人私藏的野营圣地。它被评为“杭州十大不为人知的秋色秘境”,有人说它是“上帝打翻的颜料瓶”。
按照规划,春风长乐分成“庄、村、镇、园”4级空间体系,主要功能是农业、旅游、创业和颐养。占地亩的小镇中心,规划了幼儿园、国际学校、颐乐学院、文创街区、酒店、康养中心和大量的社区商业。
让城里人到乡村购买农庄,生活,工作。流转后的土地仍请原住民耕种,由农科专家指导,农产品可交由蓝城农业统一销售。农民在家门口获得稳定的工薪收入,不用再外出打工。
农庄看起来就像皖南的卢村、关麓,或是闽西的培田古村,美得令人窒息,正是中国千年陶养的村落形态。“村民”一类是青年创客,一类是退休长者,一类是读书的孩子。他们每周在小镇居住5—6天,周末偶尔到城里采购聚会。
富阳东梓关因为“最美回迁房”爆红网络。郁达夫题写的村名,隐在一片嫩绿中,显得格外醒目。整个村庄,就像吴冠中的画,传统的江南白墙黛瓦让被遗忘的小村落重新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设计从基本单元入手,将宅基地轮廓边界与院落边界整合同步考虑,在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不超㎡的前提下,确定了小开间大进深(11*21m)和大开间小进深(16*14m)两种基本单元,建筑基底边界和院落边界形成了一种交织关系,而非传统兵营式布局中宅基地和户内院落的平行关系。
两个基本单元建筑基底的适度变化演变出四种类型,将单元通过前后错动、东西镜像形成一个带有公共院落的规模组团,与传统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显著提升。每个规模组团都有一个半公共开放空间,有助于邻里交往。
项目的完工为东梓关带来了复兴的机遇,乡村论坛的举办,多家设计工作室的进驻,农家乐、酒作坊、咖啡厅等生活配套的逐步跟进,原住民的回归,使得整个村庄的人气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个渐被遗忘的小村落重新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到文村,已入夜。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王澍,已经用3年时间,率先在富阳文村打造出了14幢民居。他的经验和观点,或许可以启发我们对乡村规划设计的新思考。
这是王澍主持设计的第一片农居群落。从年开始,他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用灰、*、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呈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
在王澍看来,农居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一个屋檐、一堵墙,都可能招来村民的抵触,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夯土、抹泥等一些老的建筑技术要不断创新,寻找新材料、探索新方法。
为了延续传统村落的多样性面貌,王澍设计了8种不同的房子,同样的土地上布局了24户,错落有致,和谐自然,设计中考虑到了小院、堂屋、农具室、灶屋等,村民们也能接受了。就像文村这种样本,既有“浙江味道”,也有“中国风格”,还有推广价值,能传下去。
●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必须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坚持生态、生活、生产“三向融合”,这是短短2天学习考察的最大收获。
●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对规划设计朝着生态、多元、智慧、共享的方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要求我们要适应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并存的趋势,找准乡村自己的规划建设道路、找准乡村自己的性格和气度,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未来去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