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巷是零陵一条古巷,位于东山脚下,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它东连中山路,西接正大街,南邻文星街七层坡,北续总督巷。巷内“霭士井”“春泉井”,历史悠久;邻街小巷的“紫岩仙井”“撒珠井”,或与南宋宰相张浚有关,或有多版本民间传说…若再继续延伸,则可饱览零陵古城“九井十八巷”,而水晶巷则因其地理位置居中和历史文化蕴含厚重特别引人注目。
这条古巷长仅半里(米),宽约两丈(3~6米),街面铺满的青石板被时光打磨得有些油光发亮,两旁青砖黛瓦的旧屋外墙有些斑驳陆离、古朴沧桑。水晶巷距离正大街、县府路、中山路等几条旧时商街很近,当年不少富商居住此地,房屋修得大气宽绰。高屋大院的公馆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其中唐氏公馆(市级古民居保护单位),刘氏公馆、*氏公馆、李家宅院等较有名气。这些旧居大多为清末民(国)初所建,建筑物的云墙、青石院门、石台阶至今保存完好。老宅的院落还留存几家,院落的格式多为“中”字形、“串”字形或前园后庭的布局。房屋的建制,分一进、两进、三进不等。古宅院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粉墙黛瓦、漏窗巧缀、木刻砖雕,十分考究,很有些江南一带民居的风貌。除了这些大宅,巷道里也夹杂着不少木结构的矮小民房,这些木房大多因年久失修已不堪居住,现已改建成两、三层的砖混水泥房。巷内的房屋虽然有了不少变化,但是街巷结构、空间机理和几座标记历史的古宅均未改变。去年,零陵区举办旅游文化节,对水晶巷、霭士井、总督巷予以改造,经工匠们精心修缮、粉饰、绘画,古巷道有了一些新的气象,一时吸引了众多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
我家老宅座落霭士井,离水晶巷很近,走出家门不到20米就到了水晶巷。记得孩提时,哥哥、姐姐牵着我沿水晶巷走出去,很快就到了位于东山脚下的零陵县电影院,在那里看《红孩子》、《小兵张嘎》,好不痛快!还记得我和小伙伴们在水晶巷玩游戏,打野仗,甚至还一路跑着爬上东山顶,在那里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尽情地大喊大叫,心情格外舒畅。有时,我也跟二哥颂平到住在水晶巷的同学家里玩。其中有一位同学名叫唐国庆(曾在省教科院任副院长),他的家就是唐氏公馆。他家的格局让我有些震撼:高高的门楼,深深的宅院,进了大门,还有几进,非常大气,我的家跟他家相比就有些高下之分了。另外还有一个同学叫*依林,他家有近二十间房屋,够宽敞了。听父母说起,过去水晶巷的大户多是生意人,不少从江西迁到这里来,通过多年打拼,成为零陵有名的富商,水晶巷似乎也成了商人们创造财富奇迹的地方。
水晶巷名字有何由来?史书也许没有记载。我曾好奇地与老人们聊起这个话题,得到两种说法:
一说名为“水井巷”。因巷中“春泉古井”而得名。该井水质清澈,四季不涸,特别春雨瓢泼时节,井水如泉喷涌而出,巷子里的百姓们视井如珍宝,就将巷子取名“水井巷”。
一说名为“水浸巷”。因为过去这条巷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春天大雨滂沱,周边的雨水都流向此巷,顿时水漫巷道,积水成涝,成了名符其实的“水浸巷”。后来,人们不堪水患,集资在巷道中间挖成一条大沟,并盖上青石板,才免受内涝之疡。当然,无论“水井巷”,还是“水浸巷”,名字都不够文雅,后有文人将其改名为谐音的“水晶巷”。虽然这里并不出产水晶石,也不制作水晶;但这个名字却使巷道沾上了水晶的富贵财气,不少商人比肩继踵,迁居于此,就是为实现其发财的梦想。
在水晶巷,发财梦想并没有随着老一辈商人的逝去而中断;改革开放以来,水晶巷有了新的传奇,其中以“水晶巷酱板鸭”的故事最为有名。零陵板鸭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酱板鸭还是创新产品,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始于水晶巷的刘氏公馆。刘氏公馆的原主人刘永清,当年从江西来零陵经商,在正大街开设布铺、药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解放后,作为开明绅士,他曾担任过零陵县工商联的负责人。住这个大院里吴小玺、吴小勇姐弟俩就是刘永清的外孙,他们承传了外公经商的基因,谱写了新一代的创富故事。吴小玺和丈夫王天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做餐饮,先开了“蓝宝石酒店”,后开了“名泉大酒店”,前几年又兴建了更大规模的“太谷酒店”,成为零陵餐饮业一个标杆。弟弟吴小勇更是了得,九十年代末携妻子谭满华开始创业,挖掘零陵板鸭的传统工艺,学习外地酱制板鸭的方法,制作出独特口味的酱板鸭。先是在自家的“名泉大酒店”试销,没想到一炮打响,求购者众多,供不应求。于是夫妻就在刘家大院开设作坊,将产品命名为“水晶巷酱板鸭”。随着“水晶巷酱板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本世纪初,吴家联合亲戚朋友筹集万元,在郊区菱角塘金牛岭脚下购地建新厂,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酱板鸭加工厂。在年“永州市首届旅游文化美食节”上,“水晶巷酱板鸭”脱颖而出,被评为永州市十大特色小吃,并名列榜首。
……
往事如烟。每当我回到水晶巷,踏上这熟悉而又有些冷清的巷道时,总不免思绪万千,百感交集:酱板鸭作坊搬离水晶巷后,巷道似乎只留下寂静和空旷。水晶巷、霭士井、总督巷,如今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曾经的繁华,又何时再现?
于是构想:如将“水晶巷”片区辟为文化创意古街区,加以保护和开发;如将博物馆、文化创业基地、影视动漫制作和民宿、茶馆、酒吧等项目引入进来,岂不更有利于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增添古城文化旅游的内涵?
希望此动议能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采纳,并得到有识之士的参与,以使“水晶巷”古街区奏响其特有的华美乐章,创富的故事还会在这里继续传唱……
(作者系永州市商业事务办原主任、永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名誉会长)